当传统遭遇现代 我国“老字号”的命脉是什么?
字号:
不久前,京城老字号全聚德宣称:“将大力推广电子傻瓜烤炉制作烤鸭”。对此,一项三千多人参与的调查显示:76.8%的投票者反对颠覆“挂炉烤鸭”传统。“节约成本,只求利润最大化”,“傻瓜烤制,萝卜快了不洗泥”,“将老祖宗上百年的手工技艺、文化积淀丢得一干二净”成为代表性质疑。
人们对“傻瓜烤鸭”不买账,自然有根据和道理。传统烤鸭的果木香味,源于枣、桃、杏、梨等木材的自然熏浸。“电炉烤鸭”只是将果汁喷涂在鸭胚之上,工艺与口感首先就有待商榷。另一方面,菜肴的优劣往往取决于厨师的技艺。如果说“打气”、“掏膛”、“洗膛挂钩”、“烫皮上糖色”只是前期“粗活”的话,面对烤鸭师傅持长钩将鸭坯娴熟地“荡进荡出”炉膛,适时转动鸭坯,使其均匀受热,直至全部出油、上色、呈现金黄色……无数国内外游人都曾感叹其制作的精妙。恍然中,一百多年前“老师傅”烤鸭的场景浮现在眼前。品尝着香甜脆嫩的鸭肉,别样的“历史韵味”已融入唇齿心间。
事实上,中国的饮食之所以精妙,很重要的因素就在于极富“灵性”。仅仅是配料“少许”,就足够许多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更不要说一系列辅料与主料的放置顺序,繁多的搭配调味,煎、炒、蒸、炸、煮、烤等的“火候”掌握。但见大师傅薄如蝉翼的缜密刀法,火热爆炒中菜肴与火苗的上下翻腾,哪一样不需勤学苦练?哪一项不折射多年的厨艺功底?即便利用同样的原材料,制作同样一道菜,由于烹饪者经验、对菜品理解的不同,味道也可能大不相同。个中的心得技巧,往往只可意会尝试,难靠指点言明。
不仅如此,中国的“八大菜系”还受到各地自然地理、气候状况、资源特产、饮食风俗等的影响,形成发展与地方悠久历史、人文特色密不可分。有人曾比喻:苏、浙菜好比清秀素丽的江南美女;鲁、徽菜犹如憨厚朴实的北方壮汉;粤、闽菜宛如风流倜傥的名士公子;川、湘菜仿佛热烈奔放的性情豪杰。“吃不止于吃”,还可对各地风土人文、历史渊源一窥鉴赏,所谓“食文化”的奥妙也就在与此。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水土不服,也可能南橘北枳。全聚德盘算“傻瓜烤鸭”,无非是希望自动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与国际接轨”。可其恰恰忽略了,自动化难免丧失个性灵气,快餐式运作更多追求的是效率最大。而老字号的命脉根基正好相反,要求的是精益求精,是慢工出细活,“金字招牌”背后的传统工艺、人文精髓、历史内涵才是赢得顾客信任,确保“原汁原味”的关键。君不见,法国葡萄酒、荷兰奶酪、古巴雪茄等等,都是以纯手工打造、传统工艺为上品?国外企业同样会根据自身特点,采取针对性经营策略,而不是简单套用“XX模式”。
中国历史悠久,老字号众多。面对市场机遇与挑战,老企业希望扩大经营规模,增强自身实力,这本身没有错。然而,平衡品质与产量,权衡效益与效率,保护传统底线,实现良性创新,老字号必须有所取舍,正确抉择。树立一块“金字招牌”需要几代人的兢慎付出,失去经典传承却可能只在转念之间,不要到传统工艺消逝、他人“抢注”文化遗产之时,才如梦方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