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10160652
010-52852558
| |EN
首页 > 审判动态 > 专利
  • 13910160652
  • ciplawyer@163.com

河联动起诉两家主流移动支付平台使用的二维码支付技术涉嫌专利侵权

日期:2017-10-31 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 作者:冯飞 浏览量:
字号:
继今年3月起诉腾讯公司专利侵权后,近日,银河联动信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下称银河联动)又针对两家主流移动支付平台等提起新的专利诉讼。

10月10日,银河联动将财付通支付科技有限公司(下称财付通公司)和凡客诚品(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凡客诚品)、支付宝(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下称支付宝公司)和凡客诚品分两案起诉至北京知识产权法院,指控三被告使用的二维码支付技术涉嫌侵犯其拥有的一件二维码专利权(专利号:ZL200610168072.2)。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二维码技术主管王毅在接受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采访时指出,由于二维码支付应用范围较广,该案有可能对我国移动支付市场带来重要影响。王毅建议,我国二维码产业链各方应继续加强技术创新,提高专利质量;同时,业界尽快建立二维码专利池,实现专利共享,以促进我国二维码专利的运用和保护。

移动支付引发争议

涉案专利名称为“采集和分析多字段二维码的系统和方法”,其是银河联动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下称中国移动)共同研发的一项技术成果。

银河联动董事沈维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介绍:“2006年至2008年,银河联动是中国移动的战略合作伙伴,并在移动营销、移动音乐、移动媒体等手机应用上推出二维码。其中,涉案专利是银河联动与中国移动控股子公司卓望信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下称卓望公司)于2006年10月提交的一件专利申请,并于2011年7月获得授权。”

记者从涉案专利的权利要求说明书中了解到,涉案专利技术是一种能够采集和分析多字段二维码的系统,其包括移动终端、通信网络和服务器等。涉案专利的技术要点在于,可以识别二维码中代表商家及商家活动的字段信息。沈维进一步解释到,具体而言,二维码通常包含多个字段信息,比如商家介绍、商家活动介绍、移动支付平台信息等,涉案专利技术可以识别每个字段的信息。

目前,二维码支付包括网络游戏支付、电商平台支付、网络付费阅读、线下商家支付等。在银河联动方面看来,这些通过扫描二维码的支付方式都涉嫌侵权。为此,银河联动一纸诉状,将财付通公司、支付宝公司和凡客诚品诉至法院。

“银河联动之所以将我国两大支付平台和一家电商作为诉讼对象,主要是考虑到二维码在移动支付领域应用范围较广,希望该案能促使互联网产业提高二维码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沈维表示。

为进一步了解该案详细情况,记者分别联系了财付通公司、支付宝公司和凡客诚品,三家公司均表示,暂不方便接受采访。

领域纷争由来已久

事实上,银河联动与二维码应用厂商之间已发生多起知识产权纠纷。

银河联动成立于2005年,是一家专注于二维码技术研发和应用的企业。目前,银河联动在二维码领域拥有40多件专利,专利布局范围包括中国、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家。专利技术内容涉及图形二维码、码型技术、二维码核心算法技术等,比如,银河联动于2006年提交了一件名为“一种二维码与标识的合成系统及方法”的发明专利申请,并于2010年9月15日获得授权,该专利是一件图形二维码专利。随后,银河联动将该专利授权给紫光信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紫光信业公司)进行运营。

2015年,紫光信业公司以一家二维码应用厂商侵犯了上述图形二维码专利权为由,将其诉至法院,要求其停止侵权。2016年7月,腾讯公司针对上述图形二维码专利向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下称专利复审委员会)提出专利权无效宣告请求。2016年11月,专利复审委员会经审理后作出无效宣告请求审查决定,认定上述图形二维码专利不具备创造性,宣告该专利权全部无效。随后,银河联动不服上述决定,向北京知识产权法院提起了行政诉讼。目前,该案正在进一步审理中。

据悉,银河联动与腾讯公司的正面“交锋”始于今年3月。当时,银河联动以腾讯公司侵犯其一件二维码专利权为由,将腾讯公司诉至香港特别行政区高等法院。目前,该案尚未开庭审理。

至此,银河联动在二维码领域已经发起了多起专利诉讼。据沈维介绍,银河联动发起专利诉讼不仅是为了维护自身商业利益,还希望通过诉讼促使业界提升二维码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以推动我国移动互联网产业的健康发展。

加强合作实现共赢

由于该案涉及我国两大移动支付平台,且我国移动支付行业近年来发展迅猛,对此,有观点认为,该案诉讼结果有可能对我国移动支付市场带来重要影响。 

中关村工信二维码技术研究院副院长杜志辉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介绍,2012年,随着移动互联网应用的爆发式增长,二维码开始应用于移动支付行业。近年来,随着移动支付的快速普及,二维码在移动支付市场的应用范围也不断扩大。据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中国支付体系发展报告(2016)》显示,2016年,我国移动支付业务金额达到157.55万亿元,同比增长45.59%。其中,二维码支付是目前市场应用范围最广、占据市场份额最高的支付方式。

由于该案涉及应用范围较广的二维码支付技术,其会给我国移动支付市场带来哪些影响?在王毅看来,“兵戎相见”并不是解决二维码专利纠纷的最好方式,专利战会使得权利人和应用厂商两败俱伤。对于权利人来说,其提起专利诉讼后,涉案专利很可能会被提起专利权无效宣告请求,如果涉案专利被宣告无效,其将失去诉讼的权利基础,其在与其他应用厂商的专利许可谈判中将处于不利局面;对于应用厂商来说,如果法院判决侵权成立,其可能面临下架使用了涉案专利技术的二维码的风险。

那么,我国二维码产业链各方该如何实现互利共赢?“我国二维码产业链各方需要解决权利人收益和公共应用的利益平衡问题。”王毅建议,我国二维码产业应尽快建立专利池,对入池专利进行价值评估,参与专利池建设的二维码企业之间签署专利交叉许可协议,以实现利益共享,避免潜在的专利侵权纠纷。

事实上,我国相关机构已经开始了二维码专利池的筹备工作。杜志辉向本报记者介绍,二维码专利池是我国二维码产业加强知识产权运营和保护的重要载体。目前,中国二维码注册认证中心和中关村工信二维码技术研究院联合相关机构正在打造二维码专利池,将逐步建立二维码专利分析、专利共享、专利互换以及专利防御的创新机制,这对于促进我国二维码技术创新和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